编者按:
天行LAB公众号前两期分别介绍了实用主义哲学的演变史以及古典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的基本思想。本期将继续介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复兴,尤以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为代表,其哲学也被称为“新实用主义”。
大体而言,实用主义在美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古典实用主义阶段,以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为代表;其次是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相结合的阶段,以奎因等为代表;最后是以罗蒂、普特南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阶段。正如罗蒂《后哲学文化》一书的中译者所言:“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的复兴或者说新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走到了尽头。”[1]罗蒂[2]认为,在分析哲学走到了尽头之后,“英语世界的哲学家们总是面向欧洲大陆寻找新的思想,而他们在那里发现的东西正是杜威曾经期望的。”[3]分析哲学主张哲学的专门化、技术化,讲求精确性。分析哲学的这个特点也是古典实用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受到冷落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实用主义有了复兴的希望。
在20世纪60、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步蔓延开来,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对传统的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分析哲学的专门化和技术化特征进一步加剧了对传统的整体主义和体系化哲学的解构。在某种程度上,古典实用主义对经验和实践的注重、对清楚明白原则的突出强调都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核暗合。鉴于此,罗蒂尝试把古典实用主义与欧洲大陆哲学结合起来,来复兴美国的实用主义。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罗蒂的《哲学和自然之镜》的出版,使得实用主义在美国的复兴成为了哲学界的公开口号,亦被称为“新实用主义”。在《哲学和自然之镜》一书中,罗蒂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表象主义(所谓的“镜喻哲学”)提出了全面的质疑。
在罗蒂看来,近代以来所有的认识论都暗含有这样的观念,即知识是由于一种特殊的镜式本质才成为可能的,而这种镜式本质使人类理性能够反映自然。但罗蒂认为,传统哲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陈述,而是视觉隐喻;不是命题,而是图画。因此,传统哲学就是一幅“心灵作为一面巨镜的图画”。这面心灵巨镜具有被投射出来的、形形色色的表象。在其中,那些准确的表象反映了作为外部实在的自然的本质,从而成为人们所认可的真理。人们只要认识到了这面心灵之镜的本质,就为所有知识提供了基础,而如果没有这面心灵之镜的存在,西方哲学的大部分问题特别是传统的认识论,就将不复存在。
所以可以说,镜像的视觉隐喻统治了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史。罗蒂批判了笛卡尔、洛克和康德的“心灵之镜”哲学。比如,他指出,康德关于直观和概念的区分是依据一个未经质疑的假定才得以可能的,“这个假定就是:杂多是‘被给予的’,统一是被理性造就的。[4]”这个前提性的假定就像一面隐藏在康德先验哲学背后的“心灵之镜”,由此才映射出各种相关的哲学体系和概念。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传统的镜式哲学陷入困境之时,现代分析哲学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让语言哲学方兴未艾。不过,在罗蒂看来,现代分析哲学实际上仍是另一种康德哲学,只不过用语言之镜代替了传统的心灵之镜,“仍然是致力于为探求、从而也是为一切文化建立一种永恒的、中立的框架。”[5]换言之,罗蒂认为,现代分析哲学仍然是把生活世界看成了图画,把语句看成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联,本质上仍是一种镜像映现的关系。
罗蒂由此尝试提出一种新实用主义哲学,新实用主义没有那面反映客体的心灵之镜,也没有反映世界的语言之镜,就此而言,它也是一种“无镜哲学”。无镜哲学不是要建立什么新的理论体系,而是旨在摧毁传统的镜式哲学观。鉴于此,他也称自己的无镜哲学是破坏性的或者是治疗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并且主张哲学应更多地关注人们现实的生活世界,在这一点上,罗蒂赞同杜威的观点——哲学的任务是击破习惯的硬壳。在他看来,杜威所做的工作就是对传统哲学的一种破坏,只不过,杜威“曾想粉碎这个硬壳,可惜并未成功”。[6]接下来,笔者将围绕知识的本质问题和真理问题来介绍无镜哲学的基本特点。
首先,关于知识的本质问题,罗蒂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认识论。他认为,知识是缺乏一个客观普遍的绝对标准的,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随着生活世界的演变而发生改变。鉴于此,他主张哲学要从传统的认识论走向解释学。事实上,人们之间的语言表达只是交流意见的一种方式,并不存在共同的基础,而解释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哲学家能够通过谈话、解释等方式使人们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得到稀释或调和,因此任何真正的哲学知识都会具有某种“治疗”功能,并会导向一种认识论的行为主义:
参照社会所规定的语言来说明合理性与认识的权威性,而不是相反,这就是我将称作“认识论的行为主义”的东西的本质,这也是杜威和维特根斯坦共同具有的态度。我们最好把这种行为主义看作一种整体论,但是,它不需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基底。[7]
其次,关于真理问题,罗蒂指出,传统的镜式哲学必然会形成镜式的真理观,即命题与事态相符合的“符合论”真理观,比如,要想判断一个知识命题“所有雪都是白的”是否为真,其依据就在于,它是否与观察到的“白的雪”这一事实相符。与此相对,罗蒂则是参照社会文化和人的实践行为来说明真理的标准问题的。
罗蒂认为,在某一研究领域中,人们一旦离开了某个社会所共同使用的熟悉的描述方法,就不可能谈论真理或合理性。与此同时,真理“不是自在的。它不是一种超时空的存在,它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因此,‘真’这个词只是一个非限定性的形容词,它基于一种被社会所采纳的具体实践。”[8]一言以蔽之,无镜哲学是从社会文化和人的实践行为出发来看待真理之标准问题的,惟有如此才能判别某个知识命题或者信念的真伪。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实践处境,而一味探求某个与事态符合一致的“真”命题或者“真”信念,那就不可能谈论摆脱了镜式哲学之桎梏的真理或者合理性。
三.对协同性(Solidarity)的追求
在罗蒂看来,一旦我们坚持了无镜哲学的真理观,反对传统哲学的符合论真理观,这也就同时意味着,我们不再追求真理的客观性,而是“协同性”(Solidarity)。所谓协同性(Solidarity)是指某个社会团体中的人们在兴趣、目标、准则等方面的一致性,当人们追求协同性时,关心的就是人际之间的协调性。与此相对,客观性(Objectivity)则意指独立于或外在于社会共同体和个人的客观实在性。在罗蒂看来,当人们追求协同性并把客观性归结为协同性时,他们就是“新实用主义者”。罗蒂还指出,人们对客观性的追求必然会导致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而在新实用主义者看来,人们之间的协同性是优先于客观实在性的,这是因为:
对新实用主义者而言,人的认识和行为不是为了使自己越来越接近客观实在,而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之间达成协同一致。因此,新实用主义哲学不再需要任何一种特定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与此同时,真理就是适合我们去相信的东西,而不再需要对知识的系统论证,如传统的认识论那样。
综上所述,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强调从人的整体、人的社会文化和具体实践出发去解释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根据;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多元性以及带有鲜明社会文化印记的实践特征,反对用一种表象主义思维范式以及永恒绝对的知识框架来追问真理的标准问题。新实用主义是从现代语言分析哲学向实用主义的某种回归,继承了古典实用主义的哲学特质,但并不是对其表面上的恢复,而是建立在后工业社会和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上的一种“出新”。
参考文献:
1. Richard Rorty, Consequences of Pragmtis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2. Richard Rorty,“The relativist Menace”,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3(9).
3. 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4. 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5. 陈艳:《浅谈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及意义》,载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卷第6期,第87-89页。
6. 罗晓琴:《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及现实意义》,载于《法制博览》2019年8月,第283-284页。
注释:
[1]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译者序”第6页。
[2]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罗蒂在耶鲁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他的主要作品有《哲学和自然之镜》《真理与进步》《偶然、反讽与团结》《筑就我们的国家》,等等。
[3]Richard Rorty, Consequences of Pragmtis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p.76.
[4]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39页。
[5]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页。
[6]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0页。
[7]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62页。
[8]Richard Rorty,“The relativist Menace”,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3(9),pp.461-465.
[9]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437页。
作者:黑鱼与橘猫
编辑:苏木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