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开始看育儿书了。原因是自从女儿迈入三岁的门槛,愈发感受到理念和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
我小时候还是比较乖的,但今天回过头来也觉得自己错过了不少玩的乐趣——随性一点儿地长大会不会更好?加之受到快乐教育、共情陪伴等等理念的影响,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建立更平等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母慈子笑多美好)。
但如今生活的现实是,
玩的时候很开心,可快乐的时光总有尽头啊!动画片看了二十多分钟,“再看一集就不看了”说了三次还不想关,我该咋办?
好说歹说,“再看一集就不看了”还得给我来第四回。
强行关电视,势必引来一阵鬼哭狼嚎。
任其过瘾,那眼睛是不打算要了吗?近视不可逆啊!
在尽情玩和有规律之间,怎么平稳过渡,让她既可以高高兴兴开始,也愿意开开心心结束?
教她学会自己收拾玩具和绘本,娃抄起一本书就往我身上扔,我又该咋办?
温柔地拿起书,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忍住怒气,问她为什么要扔书?
还是不忍了,直接逮住一顿揍,手把手教她做人?
在随性与规矩之间,怎么教导孩子,让她既能释放天性,也能知晓礼节?
总结起来就一句:孩子不听我话怎么办?
讲道理吧,有专家说,三岁的孩子听不懂抽象的道理;
直接批评吧,有专家说,指责只会让孩子更恐惧、离你更远;
不然不管了?又有专家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教育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专家就是来添堵的(也不是)。
主要是,“专家”不能随便找,“育儿帖”更别随便看。断章取义的原则方法,实在很难用到我鲜活又善变的育儿场景里(泪目)。
所以最近我开始找育儿书看。目前在读一本对我确实有帮助、有治愈、有启发的书,在此记录并做个推荐:伍新春、李国红著,《最爱不过我懂你:父母共情陪伴手册》,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
步骤1:停
步骤2:看
步骤3:听
(截图自《最爱不过我懂你》第四章 图4.2)
步骤4:说
步骤5:做
[1]本文所有双引号紫色字均为对书中原文的引用,特此说明。
[2]共情陪伴的理论逻辑,也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这本书在第五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3]卡尔·罗杰斯. 论人的成长[M].石孟磊等译.第2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8:8.
作者: Savannah
编辑:史咏钢、苏木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