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开始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成人会发现有的孩子总是喜欢挑战各种规则,例如当大家一起排队时自己跑到外面去、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时自己跑来跑去等等。在成人看来,幼儿无法遵守规则会影响到他人、影响到集体的活动,但幼儿对规则的感受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发现自己进入幼儿园就受到各种规则的约束,有时无法理解这些规则,有时虽然理解规则的意义但又控制不住自己而想要跑来跑去,等等。如果只有成人视角,可能就无法很好地理解幼儿的感受并基于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给予其适宜的引导;如果意识到儿童视角的重要性,就可以采取更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和遵循必要的规则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理解幼儿的需要并积极给予幼儿关注
当我们仔细去体察幼儿的心理,会发现幼儿挑战规则有时是因为未能获得所需要的关注。给予幼儿所需要的积极关注,是引导他们理解和遵循规则的重要基础。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在幼儿园排队时,孩子们争抢着要排在前面,老师意识到孩子们可能觉得站在前面可以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所以才争抢前面的位置,就体贴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不想站在后面是怕老师关注不到你们吗?请放心,站在后面的小朋友并不会获得更少的关注,老师同样会非常积极地关注你们的。孩子们听到老师这样说,在排队时真地不再争着抢着排前面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正是因为老师很敏锐地察觉到了孩子们的内在需求并温暖地回应了孩子们。如果孩子们排在后面也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就会好好地配合排队。但很多时候,成人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孩子的问题行为上,所以孩子常常通过“捣乱”来博取成人的关注。例如:
三岁的乐乐在亲子班总是不排队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游戏,而是喜欢自己在队伍外面东奔西跑,一边跑还一边看着妈妈。妈妈努力教乐乐学习遵守公共秩序并在乐乐不予配合时表达其不满,但一直收效甚微。有一天妈妈在看书时恍然大悟,对乐乐说:“你总是乱跑是因为想让妈妈关注你对吗?其实你不乱跑我也非常关注你。”乐乐点点头。后来再参加亲子班活动时,妈妈时不时地抱抱乐乐、夸夸乐乐,乐乐真地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不再乱跑而且积极与老师互动,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孩子能得到成人的很多关注,就不会故意“捣乱”。成人如果理解孩子的这种需要,就能更好地处理这类事情,就会明白此时如果不断责备孩子只会加强孩子的这种“捣乱”行为,而只有满足孩子的内在需要才能为孩子学习遵守规则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幼儿的特点来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
幼儿需要理解规则的意义,体会到规则是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有序进行。很多时候,规则对孩子来说都是外来的规定,他们不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也无法从内心产生对规则的认同。而如果他们能够明白规则的意义,他们就能够主动地去遵守规则。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成人可以充分利用绘本故事、动画故事等幼儿所喜欢的内容。下面这个例子就体现了如何结合幼儿的特点、如何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规则的意义,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暖暖和小筝是同学,她们总是会因为同时想做同样的事而发生争执,例如户外活动结束后进入室内时她们会抢着进门等。她们最近刚好听老师讲了一个名为《聪明的花胖胖》的故事:猪妈妈有三个宝贝,分别是白胖胖、黑胖胖和花胖胖。有一天猪妈妈出门了,三个胖胖在屋子外面开心地玩游戏,忽然他们闻到一股怪味并看到大树后面来了一只狼,三个胖胖一起往屋里跑但挤在门口被卡住了,他们怎们用力都挤不进去,花胖胖忽然后退并大喊:“一个一个地进去,不能挤!”三个胖胖按此去做,一个接一个地很快进了屋并关紧了门……知道这个故事后,暖暖和小筝又以自己的话重复了其中的关键情节,后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会想起花胖胖的故事,并告诉自己要一个一个排着队而不是挤在一起。
在这个例子中,幼儿通过故事理解了规则的意义并将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愿意基于这种理解而去遵守规则。当然,不仅仅是他人的故事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幼儿自己的经历或者说是某种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故事同样可以为其提供理解规则的机会。
客厅里,乐乐在玩拼图,他将所有的拼图都取出来并撒了一地,玩了一会儿之后把拼图抛在身后又走向积木箱把积木都倒了出来,积木块也很快蔓延到多个角落……妈妈看着散落一地的玩具说:“在玩下一个游戏之前,要把前面的玩具收拾好。”乐乐闻言并没有主动收拾的意思,妈妈又说:“如果最后由我来收拾玩具,那我就会自己收起来,你再想玩的时候如果我不在身边而无法告诉你在哪里,你可能就很难找到……”乐乐依然不为所动。妈妈按照自己所说的做了,乐乐再次想玩拼图和积木时就因为找不到而玩不了,由此体会到了自己收拾玩具的意义。
从中可以看出,当幼儿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时会觉得规则和自己无关,在体验到遵守规则和自己的自由活动密切相关时才会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正如蒙台梭利所言“纪律和自由是一件事物不可分的两部分——尤如一枚铜币的两面”,幼儿需要体会到规则、纪律与自由的内在关联,明白如果不遵守规则就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自由,由此才会愿意学习规则并遵守规则。
基于幼儿的发展规律来支持幼儿提升自我控制力
为了遵守规则,幼儿需要对自己的一些冲动行为进行控制,如在吃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游戏就想马上去玩、在过马路的时候还没等到绿灯亮起就着急去马路对面找小朋友等等。而因为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常常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为了帮助幼儿在行为上能够做到对必要规则的遵循,成人需要为幼儿提升其自我控制力提供支持,例如通过游戏活动等为幼儿提供支架。我们同样先来看一个例子:
融融很喜欢站在门口张开双臂拦住妈妈,有时是在厨房门口、有时是在卧室门口,等等。有时妈妈比较着急,比如正好端着盛满热汤的碗要出厨房却被融融拦住了,虽然妈妈多次催促融融让一让,但融融不为所动,妈妈有时会很生气。有一次妈妈对着张开双臂的融融说:“嘀,刷卡成功!”融融愣了一下,随即真地开了门。她喜欢自己刷卡打开小区的门,因此对这一规则非常熟悉。后来每当被融融拦在门口,妈妈都通过刷卡让融融开门。有时融融想多拦一会儿妈妈,但只要妈妈刷卡她就会把门打开。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中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来遵循规则,当幼儿在游戏中化身成为一道门时,就会以门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游戏情境虽然是想象出来的,但幼儿会遵循其中所暗示着的现实规则。列夫·维果茨基在其《社会中的心智》一书中指出“任何形式的游戏的想象情境已经包含了行为规则”,孩子对待游戏其实是非常认真的,就像面对真实的情境那样认真地遵循其中的规则,这种对规则的服从甚至是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但在游戏中却成为可能。这是因为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因此会为了玩游戏而控制自己的一些冲动行为,此时服从规则和放弃冲动行为构成了游戏中获得快乐的途径。正如维果茨基所言“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超出了其日常表现,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提升其自我控制力,对此成人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会遵循必要的规则,父母和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意识到“儿童视角”的重要性,不在幼儿挑战规则时被负面情绪裹挟而指责幼儿、惩罚幼儿,而是从理解幼儿的需要并积极给予幼儿关注、结合幼儿的特点来引导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基于幼儿的发展规律来支持幼儿提升自我控制力这些方面入手去给予幼儿积极的、有意义的支持。
公众号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