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成长型思维的陷阱——如果只是想取得好成绩也许不需要成长型思维

作者:史咏钢 发布时间:2022-06-10
本文核心观点支撑研究来自文献 Growth mindset and academic outcomes: a comparison of US and Chinese students。

楔子——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举个例子:我们对于智力,有两种表述,你看一下你更倾向于哪种表述。

A. 人们的智力水平几乎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B. 人们能够通过努力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如果你更倾向于A这个选项,那么你把智力当成一个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固定事实,这就属于固定型思维。

如果你更倾向于B这个选项,那么你把智力当成是一个可增长的量,这就属于成长型思维。

我们在前面发表过几篇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文章: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为什么要夸孩子努力而非聪明;元认知技能是成长型思维生根发芽的沃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一下关于成长型思维的一些研究内容。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篇不太一样的文章。

成长型思维和努力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量的研究指向,成长型思维和更好的成绩,更好的人生成就相关联。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往往来自西方国家,以德韦克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更有可能将学业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在学业上取得成功【1】。

然而,当研究对象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出现了不一样的研究结论。那些直接探究学生内隐智力理论的研究发现,与西方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拥有更多的固定型思维【2】,即使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学生,也比在中国长大的中国学生形成更多的成长型思维【3】。

虽然这些研究测得的中国学生或者说亚洲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得分较低,但是中国学生的学业努力程度以及学业成绩却要高于西方学生,这个结论与纯粹西方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结论有所出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会不会是测试成长型思维的方式出了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研究者X.sun(2021)带领研究团队进行了中美学生关于成长型思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4】,为前述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接下来我们对这项研究(Growth mindset and academic outcomes: a comparison of US and Chinese students)(下文简称中美学生对比研究)进行介绍。

问题出在对于“智力”的理解上

中美学生对比研究首先通过对中美学生PISA测试【5】中的数学成绩的对比研究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在成长型思维的得分上,美国学生整体要高于中国学生;美国学生中,成长型思维得分越高,成绩也相对越好,但是在中国学生中,成长型思维得分高低似乎并不影响成绩,而且中国学生的成绩远高于美国学生。具体数据大家可以在原文献中查看。

为什么中国学生虽然成长型思维得分低,但是,成绩却还要更好一些。紧接着研究者进行了第二个研究,探究了中美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差异。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篇文章一开头问大家的那个问题:“人们能够通过努力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你同不同意这样的说法。通常我们测试一个人是否属于成长型思维的时候会问他类似的问题,如果认为智力可以改变,就认为是偏向成长型思维,反之则是固定型思维。一直以来我们都这样测试,但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本身能不能真正测出成长型思维。问题就出在对于“智力”这两个字的理解上。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别

通常,当我们听到“智力”这个词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心理学上对于智力的研究有很多理论,最经典的理论之一CHC理论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要素(Catell,1987)。流体智力是指与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转速度和推理能力。流体智力大部分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多半不依赖于学习。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过去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部分是习得的能力,如计算和词汇等方面的能力【6】。

通俗理解,晶体智力是可积累的经验,会随着年龄经历学习不断增长。而流体智力是传统意义上智商测验考察的能力,比如记忆、处理速度、逻辑推理这些核心能力。它关联到我们适应特定情境的能力。我们通常讲的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指的是偏向流体智力的内涵。

中美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偏向流体智力,即认为智力是天生的,不会随着努力改变的,而美国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偏向晶体智力,他们认为智力是像经验一样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增长的。据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美国学生测得的成长型思维得分更高了,他们认为的“智力”本身就是可提升的,而中国学生理解的“智力”偏向天生的成分,并非努力就能提升的。

强调努力而非成长型思维

综上,我们明白了,原来是测试成长型思维的题目出了问题,对于“智力”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在成长型思维上得分高的学生,相信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在学习上也表现为成长型思维越高学习成绩越好;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比较刻苦,也明白努力的意义,只是在成长型思维的测量上,他们以为的“智力”是偏向天生的智力成分,所以测得的成长型思维普遍比较低,但是“成长型思维”不论高还是低,都不影响他们通过努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如果题目测试的是努力程度的话,中美学生可能会有更加一致的结果。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面,强调努力的意义可能更加有效,而非退而求其次强调成长型思维。

后记——成长型思维并非只是努力

写到这里,本篇文章想要介绍的内容已经都说清楚了,但是,也许你对于成长型思维的理解更加糊涂了,到底什么才是成长型思维?相不相信智力可不可以改变有那么重要吗?

如果只是应对学校学习,强调努力也许可以提升成绩。但是面对重重阻碍的生活,只是强调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成长型思维强调努力的意义,但不只有努力,还有面对困难挫折的韧性,用成长的心态看待人生中的困难,以实际的行动去应对重重阻碍等等。

成长型思维不只是一个口号,不是说你相信它你就可以成长进步了,成长型思维的获得是一个终其一生的奋进过程。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固定型思维很容易被触发,当人们面临挑战、受到批评或者处境不如意时,就会陷入不安或者自我防卫的状态,这种自然的反应会抑制成长型思维。要去意识到自己的固定思维型“人格”什么时候会出现、是如何给自己带来威胁感并形成自我防卫,而且还应学会回击这种“人格”,当你在追求一个富有挑战的目标时,要能够说服这种“人格”与自己合作。关于这部分的具体方法读者朋友们可以阅读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

总之,我们要用成长型思维的眼光来看待成长型思维的研究,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应对人生中的种种难题,不止是学习成绩。


注释
【1】Dweck, C. S.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99).
【2】Asbury, K., Klassen, R., Bowyer-Crane, C., Kyriacou, C. & Nash, P.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mindset among students who plan to be teachers. Int. J. Sch. Educ.Psychol. 4, 158-164 (2016).
【3】Kim, J. J., Fung, J., Wu, Q., Fang, C. & Lau, A. S. Parenting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growth mindset: an examination of three Chinese-heritage samples. Asian Am. J.Psychol. 8, 115–125 (2017).
【4】SUN X, NANCEKIVELL S, GELMAN S A. Growth Mindset and Academic Outcomes: a Comparison of US and Chinese Students[J]. NPJ Science of Learning, 2021, 6(1): 21–21. DOI:10.1038/s41539-021-00100-z.
【5】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教育成果比较,以纸笔测验的形式主要测量处于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该调查也会关注教育整体环境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其研究对象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的学生。
【6】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著.普通心理学(第六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16.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Z38afPKwXXrIF5O1G1wFQ

作者:史咏钢

编辑:早早

图片来源:拍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