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亲子教育丨孩子的气质类型是不可改变的吗?——了解家庭因素对孩子气质的影响

作者:曹格 亲子教养 发布时间:2020-10-09
我没有小孩,但身边有小孩的亲戚朋友都乐于分享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认识。他们常常评价孩子“不好养”或“很好带”,这样的论断说的实际上是“气质”这个心理特质。气质是人格的基石。

在西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个体体内四种基本体液构成了四种气质类型的理论,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是最早将人的气质分型的理论,是有一定先见性的,因为他认识到了人气质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到了50年代,Thomas等将气质分为九个维度,分别为①活动量(activity level);②节律性(rhythmicity);③趋避性(approach and withdrawal);④适应度(adaptability);⑤反应程度(intensity of reaction);⑥情绪本质(quality of mood);⑦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ctibility);⑧坚持度(persistence and attention span);⑨反应阈(threshold),以此为基础,再根据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情绪本质、反应强度和活动量的得分,可以将儿童的气质类型分为以下五个类型:①易养型(Easy):随和的儿童,脾气平和,情绪较为积极,对于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他们的生活很规律,可以预测;②难养型(Difficult):这类儿童活跃、易怒、生活容易没有规律。他们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的事物和人适应较慢。③启动缓慢型(Slow-to-Warm-up ):这类儿童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的人和环境适应较慢。另外还有中间近易养型(I-E型)和中间近难养型(I-D型),是易养型和难养型的中间类型。父母们所得出的关于小孩难养或易养的结论,实际上是父母综合了孩子在活动量、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程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和反应阈多个方面表现的评价而得出的,是有迹可循的。

心理学家在描述气质这个概念时,往往强调气质类型的先天性,如Rothbart和Bates (2000) 认为气质是个体在情绪、运动、注意反应以及自我调节方面的先天差异;Cambell (1989)也强调,气质是对内在和外在刺激的反应模式,是对环境反应的素质倾向,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和连续性。事实上,我身边的很多家长在描述自己孩子的气质时,也都无意识地将它视为与生俱来的特质,尤其是为感到“孩子不好带”感到困扰的家长,他们言辞之间往往透露出极深的无奈和束手无策。那么,尽管气质被认为是先天的一种素质,孩子的气质类型就真的难以被改变吗?那些感到小孩很不好带的家长,便真的毫无办法了吗?

其实,孩子的气质类型并不是绝对无法改变的。大体上来说,遗传与环境并非分立,而是互相作用,作用的过程则相当复杂,我们无法判断遗传和环境哪一方作用更大。气质也是由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着的(David & Katherine,2013)。行为遗传学家已经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气质上的相似性,来寻找遗传对气质的影响作用。而根据Goldsmith, Buss and Emery (1997)的研究,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大多数气质特征的遗传系数并不很高,后天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对孩子气质的影响是很关键的,其中家庭综合因素(如家庭结构类型、家庭月收入,父母的文化程度)、围产期母亲精神状况、父母陪伴的时间对幼儿气质类型的影响都是很显著的。家庭对孩子气质的影响因素也许可以为因孩子的难养或反应迟缓而感到困扰的父母们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孩子的气质类型向更积极的方向改变。

▲ Photo by ibaotu.com

首先,就家庭综合因素而言,结构完整、收入稳定的家庭更容易提供给儿童一个可靠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家庭衣食无忧,家庭成员互相支持,儿童最基本的安全需要便得到了满足。这使儿童生活具备节律性,并容易使儿童情绪和悦、满足,促进儿童的情绪本质向正向发展。而父母文化程度实际上是与家庭综合因素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其职业社会地位通常不会很低,职业则决定了家庭收入。除此之外,倘若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他们通常会具备或是愿意学习与儿童发展教育相关的知识;出于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他们更愿意将儿童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财产。具备了这种意识的父母能够奠定儿童气质向易养型发展的前提,也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

母亲围产期的情绪状况对孩子的气质也有影响。若母亲围产期的情绪低落,母亲与孩子之间便难以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就容易使得婴儿的气质发展趋于负性的方向。这种负性的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影响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如果母亲一方的负性情绪未得到及时遏制的话,得到儿童负向回馈的母亲的情绪将进一步恶化,而孩子的发展也随之恶化,于是在此恶性循环之内,儿童气质的各个维度向负向发展。长此以往,则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气质类型发展向难养型或者是偏难养型。笔者以为,照料者对孩子气质的影响应不仅限于母亲,也不仅限于母亲围产期的情绪。在父母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气质影响都有可能由于亲子之间非良性的互动模式而导致孩子的气质各维度逐渐向负向发展。应该说,父母若想获得易养型的孩子,父母自身首先应尽力成为随和好脾气、情绪积极、生活规律的父母。

就父母的陪伴实践而言,当父母能够较长时间陪伴孩子,则必将伴随著更多对儿童的关注,并能够提供给儿童更多的刺激物。关注则意味著敏感并及时地给予儿童以回应,这同样使儿童的情绪本质偏近温和喜悦;提供给更多刺激物则令幼儿的适应度提升,刺激反应偏低,面对新的挑战时则愈来愈沉静。除此之外,在父母的教导和陪伴之下保持注意力并易于坚持,并伴随著图式的发展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发展,从而全面地促进了气质的各个维度的正向发展。因此,当父母能花时间多陪伴孩子时,儿童的气质便更有可能是易养型或是偏易养型。可见,“陪伴是最长情的陪伴”绝非一句空话。当家庭综合因素很难改变时,高质量的陪伴也许是父母能为孩子气质往积极向发展的最好的选择。

气质虽然是被强调先天特质的一种心理特征,但在气质各个维度的差异之中,遗传系数并不很高;后天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对孩子气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家庭稳定、父母情绪稳定及父母能够对幼儿的需求敏感并及时回应,都能够促进儿童气质维度与类型向良性发展。换言之,如果父母不够努力,或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先天易养的小孩也会逐渐成为难养的孩子;若父母能够以适切的方式,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与关爱,先天难养的孩子的各气质维度也能够逐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培育出人格稳定、健康的孩子。因此,为孩子的难养、难带感到烦恼的父母们,莫要因此感到无奈,或是对孩子气质类型的改变感到悲观。作为成熟的大人,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实际上还有很多。这对孩子和我们大人自身来说,都是一份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成长功课。

参考文献
Cambell RJ (1989). Psychiatric Dictiona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dsmith, H. H., Buss, K. A., & Lemery, K.S. (1997). Toddler and childhood temperament: expanded content, strongergenetic evidence, new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3(6), 891.
Rothbart, M.K., & Bates,J.E. (1998). Temperament. In W.S.E. Damon & N.V.E. Eisenberg (Eds.), Handbookof child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development (5th Edn.), (pp. 105–176). New York: Wiley.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lloLSrwKzkmaDmc9q9lfQ

作者:曹格

编辑:早早

图片来源: ibaotu.com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