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时间的悖论》(续):时间观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丨天行推书

作者:Savannah 教育 发布时间:2018-06-18
在前天的推书中,我们介绍了书中所述的七种时间观及其影响。书中,作者还用时间观生动地解释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今天的推书将为你讲述,有哪些从时间观视角出发的行动原则和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追寻“健康的生活方式”。

时间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首先来讲讲时间观与身体健康的话题。作者引用了菲利普·麦格劳博士(Phillip C.McGraw)的一个有趣的经历。有一天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紧急召唤麦格劳博士,因为她的闺蜜团急需他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胖?”结果,麦格劳博士的回答非常简单:“你们胖,是因为你们想胖。”

这个回答让女士们十分不满,哪个胖女人是因为自己想胖呢?但作者认为,如果从时间观来看这段矛盾的对话,麦格劳博士和女士们说的都没错。

这几位女士在对待吃这件事上是完全以当下为导向的,所以她们的选择并不是“变瘦”或“变胖”,而是“享受面前的食物”——这个选择完全基于她们当下的欲望而不是未来的结果。但是,麦格劳博士在这个问题上却持有强烈的未来导向——在他看来,女士们在作出吃的选择时就已经预示着变胖的结果。
 
那么,是不是要想成功减肥,就一定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多用未来导向来看待吃呢?比如在吃饱的时候而不是很饿时去逛超市——因为这时候胃沉默了,你就更有可能考虑未来的后果。
 
这样说确有道理,但作者认为这个策略也不是很有可行性。比如你吃的太饱时去逛超市,的确只会买低热低脂的健康食品。但是当你再饿的时候,低热低脂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无法满足你,于是你干脆叫了一份外卖披萨!所以,当下导向的享乐精神也不能完全被未来导向所抹杀,否则会有反效果。
 
那么怎样的策略还算不错呢?可以试试少食多餐,每餐都吃少点,但一天多吃一两餐,这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太饱或太饿。
 
再举个津巴多自己的事例。他在71岁时正式从教职岗位退休了,但对于长期都是由未来时间观主导人生的津巴多而言,日程表突然空了许多,这无疑是个巨大的人生转型。

好在津巴多教授对于自己的时间观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觉察与反思,决定利用未来导向时间观的方法——列计划,去做更多当下导向的享乐主义之事,以及能够让他积极怀旧的事情:
 
他决定每周仍然工作1天给研究生们上课,同时多接受其他学校的讲座邀请(这主要是因为他对教学本身充满热爱),特别是那些在方便度假、有意思的城市的学校;又如,每天早晨都去健身,每周会花2小时进行深度按摩,也常常享受在露天市场买新鲜果蔬和为家人准备晚餐的过程;还会留出时间来写自己的童年回忆录……
 
列计划这一方式,本身便是未来导向时间观的典型行为方式。而在津巴多教授的计划里,既包含当下导向的享乐内容,也包含他所怀念的过去积极的行为。通过这种利用未来导向的方法向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的乐趣,津巴多将过去、未来和当下导向时间观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有效率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从时间观角度理解爱情和亲密关系

弗洛伊德是这么描述爱情的:当我们坠入爱河的时候,是得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疾病。《时间的悖论》则说:得了这种精神疾病,意味着我们变成了以当下为中心的傻瓜:明天如何可以先放一放,因为今天我恋爱了。
 
于是,恋爱双方都失去了时间的概念,只沉浸在当下彼此的兴奋之中,可以就无关紧要的话题聊到凌晨,可以抛开其他一切其实也很重要的事务……可是,热恋期一过,爱情的魔力渐渐消失,感觉好像也不大对了:对方怎么开始找茬了?他/她为什么变成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本书对此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当你遇到一个新的爱人时,你们之间没有共同的过去,未来也尚未发生,紧张感、各种情绪还有荷尔蒙的变化加剧了你们的当下导向。可是,你们不会一直都停留在恋爱的“此刻”,当最初的激情褪去,双方各种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时间观都会回来,两人在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上自然就会存在差异。
 
而如果一方仍然停留在当下导向中,另一方则回到了自己通常以未来为导向的状态,日常相处就更容易引发矛盾,比如:空闲时间用来做什么?前者可能希望一起看电影,而后者则习惯性地推迟满足,更想去工作或学习。结果,前者却可能因此误以为是双方的爱情出了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爱情的发展,也需要相爱双方意识到彼此时间观的差异,及时调整态度去面对。另外,作者尤其想提醒有着强烈未来导向的人:首先,情感关系的发展需要你花时间去经营;其次,情感关系的满足感无法推迟到未来获得,你必须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彼此的相处,才能真正感受到情感的美好。

仅仅意识到时间观的差异远不足以解决已经发生的矛盾。怎样去补救由不同时间观的鸿沟引发的争吵?
 
还是要从“当下”开始。当两个人开始争执的时候,他们一不小心就离开了“当下”:至少有一个人在重构他们的过去或建构他们的未来,于是也至少有一个人并不完全明白他们到底在吵什么。但是,说话的语调、蔓延的情绪,却造成了如此负面和伤人的后果。
 
这时,如果你是正在重构过去或建构未来的那一方,要记得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当下那一刻;如果你是并不明白到底在争执什么的那一个,也别期望改变对方对过去的重构或对未来的建构(例如就对方的内容继续辩论)。试着在当下重新找回与对方的连接——用建设性的语调澄清对彼此话语的理解。另外,也要记得避免指责对方的错误,因为这除了会让他/她感到内疚或保持很高的戒备心之外,没有什么作用。
 
“最佳时间观组合”

在前天的推书中,我们介绍了七种不同的时间观。根据作者的阐述,我们大概能够推测出,要想有健康幸福的生活,首先要尽量避免消极怀旧时间观和当下宿命主义时间观对自己的影响。因为这两种时间观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在它俩上的得分,越低越好。
 
除此之外,作者也给出了“最佳时间观组合”:
 
强烈的积极怀旧时间观:这本书认为,积极的过往经历会让你踏实而坚定,让你的生活连贯而流畅,给你面对当下与未来的根基和底气。所以,面对过去的经历,我们有越多积极的诠释越好。
 
适度的未来时间观:带着未来观点,你能够描绘出一个充满希望、乐观和力量的未来,能勇往直前又能运筹帷幄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价值。但是,切记别把过多的筹码放在未来,因为一生时间实在有限,我们不会永远拥有那个可期的“未来”。而且,无休止地追求进步反而会阻止你充分施展才华与能力,更有可能会吞噬掉你的生命。
 
适度的当下享乐主义时间观:虽然今天的社会氛围对当下的享乐主义并不友好,但适度的享乐主义却能带给你生命的活力、亲密的情感,以及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好奇心。不过,作者也提醒我们,在适度享受当下之余,也别忘了去期待、规划和创造你的未来。因为,如果人生是一部剧,做领衔主演固然很闪耀,但做导演或编剧可能更好——这样可以掌控全剧的走向,为自己的人生剧本创作出美好的结局。
 
如果说实践最佳时间观组合的重要性在于知道了自己可以怎么活(方法),那么与此相关的另一件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目的)。换句话说,就是找到自己所认同的人生的意义。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其他人能为你解答的问题。不过,这本书还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寻找人生意义的起点准则,而且还与本书主题“时间”紧密相关——“你希望别人如何去使用时间,你就要求自己如何去使用时间”。
 
至于这个准则有啥道理,不妨来读一读这本书:
 
它不仅会告诉你为什么可以从这个起点准则出发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还会与你分享国家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了时间观的形成。它还会思考如何用时间观的理论框架理解商业社会和政治世界的种种现象,比如对“高科技究竟是创造了更有效率的生活,还是引起了更泛化的的愤怒与焦虑”等议题的探讨。
 

总而言之,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启示,帮助你在美好生活的路上走得更远。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vTLC3ptBQKKz0qcK8ljSQ

作者:Savannah

编辑:李大 莫语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