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鸡窝、蚂蚁窝还是水晶宫?(一) 丨天行专栏

作者:黑鱼与橘猫 哲学|社会 发布时间:2018-08-31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笔之作。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章里,陀氏在宗教大法官近乎独白式的对话中集中讨论了神的存在、自由、幸福这些基督教哲学问题。他巧妙借用“蒙太奇手法”,多次提到“自由”概念,并从耶稣与众人、宗教大法官与众人以及众人之间这三层关系考察自由,最终呈现为信仰自由、良心自由以及“巴别塔”式自由。那么,我们为什么必须要争取自由的灵魂?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基督教哲学视域下,陀氏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而艰辛的探索,其思想成果即使在当代仍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鸡窝、蚂蚁窝还是水晶宫?——宗教大法官中的自由问题及其当代意义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笔之作。对于这部作品,他在1869年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到:“将贯穿全书的主要问题——它使我自觉不自觉地苦恼了一辈子——是神的存在问题”。陀氏要把自己的信仰和怀疑通过艺术形象统统表现出来,让世人来评说。而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宗教大法官”这一章里。

“宗教大法官”是伊凡·卡拉马佐夫虚构的一首“诗”。初看上去,它更像一篇故事、散文或短剧脚本,体裁是对话式的。

巴赫金采用“复调理论”和“共时性理论”分析了这首“诗”。他认为陀氏不是在历时性进程中观察世界,而是把纷繁多样的世界内容作为共时的事物加以思考,探索它们在某一时刻横剖面上的相互关系。

陀氏能掌握的所有思想和生活材料,都力求戏剧性地铺展在同一个时间范围内,让所有矛盾和双重性穷形尽相地对峙或争论,在每一事物中看出过去的痕迹、当今的高峰和未来的趋向,造成旋风般运动的情节,而且有一种加速结局到来的倾向,要在此时此刻就预感到世界末日。  

的确,这首“诗”中,陀氏设立了三组对话双方,分别是作者与读者,伊凡与阿辽沙,宗教大法官与神。而从这三组对话双方所处的历史境域,我们至少可以设想四个共时的画面:

第一,公元初年,耶稣在旷野上接受魔鬼撒旦的试探;

第二,宗教大法官所生活的十六世纪,在西班牙的塞维尔村,宗教裁判制度最严酷的地方,同时也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欧洲地理大发现方兴未艾的时期;

第三,陀氏、伊凡与阿辽沙所处的十九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尚未彻底结束,俄国农奴制改革高潮迭起的时代;

第四,读者所处的时代(对于我们而言,即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宗教渐渐退出道德领域的中心舞台。

透过巧妙设计的“蒙太奇手法” [2],在耶稣与众人、宗教大法官与众人以及众人之间这三个关系层面考察自由,在对信仰自由、良心自由以及“巴别塔”式自由的分析阐释中,思索我们为什么必须要争取自由的灵魂,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一)  耶稣与众人[3]— 信仰自由 

你也不应夺去人们的自由,这自由当初你在地上的时候曾经那么坚决地维护过。不管你新宣示些什么,因为他们将作为奇迹出现,因此必然会侵犯人们信仰的自由,而他们的信仰自由,还在一千五百年以前,你就曾看得比一切都更为珍贵。[4]—— 宗教大法官

这段引文实际上影射了《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曾经被圣灵引到旷野上,接受魔鬼的试探。在禁食了四十个昼夜之后,耶稣拒绝了撒旦提出的“将石头变成面包”的劝告,只因为经上记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5]。

由此在宗教大法官看来,亿万可怜的信徒只得忍饥挨饿,在不毛的沙漠中受煎熬,拿蝗虫和树根作食物;在圣城耶路撒冷的殿顶上,魔鬼诱惑耶稣往下跳,以向人们彰显他的神力,因为经上记载着:“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6]。

但是耶稣识破了撒旦的诡计,一旦往下跳,便是对神的怀疑和试探,那么瞬时便会完全丧失对神的整个信仰,从而摔得粉身碎骨。那样的话,引诱耶稣的聪明精灵就将欣喜若狂。

然而,亿万愚昧的人们却因此没有了见证奇迹,从而虔拜耶稣的良机,要知道,众人寻找的与其说神,毋宁说是奇迹 [7];在一座最高的山上,魔鬼愿意将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都赐予耶稣,只要他答应从此俯伏虔拜于自己。

但是,耶稣又一次抵挡住了“万国之王”的诱惑,坚持了对神的信仰,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 [8]。

然而,以仆人姿态降临人世的耶稣,拒绝以彰显神力、权威强迫、面包引诱的方式致使众人臣服的同时,也把亿万软弱的罪人抛入了一个永久苦恼的问题,即“该崇拜什么人”的问题。

面包、神秘和权威,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正如宗教大法官所言:

如果完全为了试验和譬喻起见,设想那个可怕的精灵的三个问题已经在圣经里消失无踪,现在必须予以恢复,重新想出来,编出来,以便再记到圣经里去,为此召集地上一切智者——掌政权的人,总主教,学者,哲学家,诗人,给他们出课题:构想并编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不但必须适合事件的范围,而且还必须用三句话,只用三句人类语言来说出世界和人类的全部未来的历史,——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把地上的一切智慧合在一起,能够想出在力量和深度方面可以和那位勇敢聪明的精灵在旷野里对你实际提出的三个问题相比的东西呢?单就这些问题来说,单就这些问题的提出这个奇迹来说,就可以明白,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并非人类的一般智慧,而是永恒的,绝对的智慧。[9]—— 宗教大法官

要知道,魔鬼对耶稣的诱惑不是在他为拯救人类而实现使命的中间某个时刻,而是在投入这个使命之前,因此,那三个问题的提出,集中预示了人类未来的全部历史,同时还显示了三个形象,其中囊括了大地上人类天性无法解决的一切历史性矛盾[10]。这种历史性矛盾集中体现在耶稣与意志软弱的罪人之间的对立上。

耶稣拒绝了魔鬼提出的“面包、神秘和权威”这三大诱惑,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人类的信仰自由,即辨别善恶的自由。

《圣经·旧约》中,伊甸园里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经受不住比自己低级的存在者——蛇的引诱,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违背了神的命令,犯下了“原罪”,被逐出了伊甸园,从此丧失了向善的自由,但是人类仍然具有自由意志。

具有自由意志,就拥有信仰自由。人神二性的耶稣不愿让人驯服于食物、神秘以及权威之下,从而彻底失去信仰自由,不再能够打开信仰的未来,所以宁愿自己受苦挨饿,冒着被人误解、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而放弃听从魔鬼的劝告,用奇迹与神力迫使罪人信服。

换而言之,耶稣拒绝三大诱惑,维护人类的信仰自由,为已经堕落的人类保留了最后也是最可贵的尊严,同时敞开了人类未来历史的可能性。所以,宗教大法官也说:

这自由当初你在地上的时候曾经那么坚决地维护过。……而他们的信仰自由,还在一千五百年以前,你就曾看得比一切都更为珍贵。你不是在那时候常说“我要使你们成为自由的”么?[11] —— 宗教大法官

对于那极少数意志坚定的信徒而言,他们心甘情愿地背负起耶稣的十字架,宁愿几十年来忍饥挨饿,在不毛的沙漠里受煎熬,拿蝗虫和树根作食物,而从不曾放弃对神的信仰,坚决地维护自己宝贵的信仰自由。

但是,对于亿万意志软弱的芸芸众生而言,多少个世纪漫长的等待早已经使他们失去了耐心, 正如席勒所云:“没有得到天上的保证,只好相信内心的声音”。

贫穷、令人忧郁的痛苦、冰冷的肢体和饥饿的肚子将压制他们心灵神性的东西,从而使他们迫切地希望交出信仰自由,而去敬拜粗野甚至是低级的,但却能给人以食物和温暖的他者。

宗教大法官正是利用了这些人的软弱,举起面包的旗帜,改正了神的事业,把它建立在面包、神秘和权威上面[12] 。面包、神秘和权威,这正是打着神的旗号的宗教大法官所说的“秘密”。

下期预告
接下来两期推送,将继续借《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一章,探讨“良心自由”与“巴别塔式自由”的内涵。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巴赫金 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2] “蒙太奇手法”是一种电影创作手法,即用许多镜头适当打破时空界线,将故事剪辑组合到一起,以使画面上下贯通,首尾完整。
[3] 这里的“人”,既包括极少数意志坚定的神之选民,也包括亿万意志软弱的人们。
[4]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上)》,耿济之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282页。
[5] 《圣经·马太福音》4:4.
[6] 《圣经·马太福音》4:6.
[7]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第288页。
[8] 《圣经·马太福音》4:10.
[9]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第283页。
[10] 同[9].
[11] 同上,第282页。

[12] 同上,第289页。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_OX0DPeFdPi5nyHpxow-A

作者:黑鱼与橘猫

编辑:Savannah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