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理解孩子,体察自己丨天行专栏

作者:Smiles 教育|亲子教养 发布时间:2019-11-15
转眼到了要考虑生小孩的年纪。观察自己周围已经做了父母的同龄人,发现今天养娃确实不容易。

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他/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几乎不知道哭闹背后的意义还得硬着头皮照顾;在他/她开始能说会道四处乱跑的时候,你却要开始用各种方式教他/她什么是规矩方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日常生活里,总是不断地遇到各种复杂焦熬的状况和无可避免的冲突,怎么办?

看着周围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通过宝爸宝妈群互帮互助,分享各种育儿知识和技巧,也开始晒孩子每一点小小的成长与挫败,我对年轻父母“养育子女时的样子”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感受到不少那些透在字里行间的焦虑。

我在工作中参与的研究项目,是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主题的系列课题。于是我也尝试借以“人的需要”视角去解读我所看到的育儿生活片断。

有一次,我陪一位妈妈和她三岁的儿子一起玩游戏。男孩说:我们一起单脚跳到对面再跳回来。跳到对面后,我提议:回去我们要换一只脚跳噢。于是三个人都换了只脚继续跳。没想到刚跳回原地,男孩先是突然往我怀里一扑,又立即躺倒在地大声哭闹了起来。

我一时无措,而他的妈妈却不紧不慢地对他说:我知道,我知道你的感觉。你没有试过用另一只脚跳,对不对?那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另一只脚跳。刚刚你还说,我们一起向后爬,我和阿姨也不会爬呀,所以没有关系,我们都可以相互慢慢学习。我也赶紧跟着补充说:对不起,阿姨第一次和你玩,不知道你没有学过,而且我们是在一起玩游戏,我们可以相互学习。

小男孩眼里含着泪水,仍然躺在地上哭泣不肯起来,音量却慢慢放低,不一会儿就又爬起来继续开心地又蹦又跳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似乎也和那个小男孩一样,真切感受到了妈妈的理解所带给自己的安慰,于是很快便可以安下心来。

带娃的情境是复杂的,问题是突发的,孩子这次的哭闹和上次可能完全出于不同的原因,但如果知道要从理解孩子背后的需要入手,试图帮他表达出来,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满足,问题自然就会缓解消失,母子的联结也将随之加深。

更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一点是,父母自身也有各种需要是渴望被满足的。有的父母说:“把孩子养好就是我迫切要满足的需要呀!孩子不幸福,我就不会幸福。”其实,把孩子养好是父母要做的事情,却并不是父母的需要本身。

养育孩子能够满足你的一些需要,比如带给你依恋感的满足、价值感的体验,甚至和孩子一起玩也能带给你有趣有活力的感受;但养育孩子不是为人父母者生活的全部,不是能满足父母所有需要的唯一场合。

我与身边的职场妈妈们聊天,不少妈妈都表示过,比起假期自己更爱上班,因为上班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创造自己在家庭之外的价值,而工作场域带给自己的价值感是很重要的,所以自己要坚持工作。她们对自己价值的需要有着清醒的觉察。

也有一些父母表达过这样的困惑:他们觉得响应孩子的需要比考虑自己更重要,却时常因为不耐烦而对孩子发脾气,之后又后悔和责怪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了情绪。

实际上,哪怕是在家里、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母也要去体察自己内心有怎样的渴求。例如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就曾直接向父母们抛出建议:父母和孩子都会时不时地需要联结或独处,如果你需要独处,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需要自己待一会儿,但是十分钟以后我就可以给你讲故事了”(详见《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

父母响应自己的需要并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和行为都是出于自己的需求,会让父母更好地面对自己和孩子,也会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更有安全感。同时,父母对于自身需求的坦诚表达,也是为孩子做出的示范,能够帮助孩子辨识和表达自己的内在需要。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4LQ_gy3NzvPteyy6iqvCQ

作者:Smiles

编辑:Savannah、早早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