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专栏

COLUMN
原创专栏

抑郁症,除了吃药还能怎么做?丨天行专栏

作者:史咏钢 教育|哲学|自我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18

抑郁是什么


抑郁被形容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因为它发作频繁,也因为几乎人人都在一生的某些时间或多或少地体验过。被诊断为抑郁的人,症状的严重性和病程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只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与抑郁斗争了几个星期,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断断续续地经历了数年的抑郁。《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列出了重度抑郁的一些特征:


悲观的情绪:悲哀、抑郁,对日常的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

食欲:体重显著减少(并未节食),或体重增加;

睡眠:失眠或睡眠过多;

运动活动:显著减缓(运动迟滞)或激越;

内疚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自责;

注意力:思维和集中注意的能力降低,健忘;

自杀:反复想到死,有自杀的念头或举动。

也许你会不自觉地对照上述症状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抑郁了,其实症状只是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是表象,是信号,是提醒我们生活出现问题的警钟。如果你的医生根据这些症状判断你得了抑郁症,然后给你开了类似百忧解的药物,告诉你该怎么吃,就让你回去服药的话,那我劝你先等一等。

抑郁的诱发原

你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诱发了抑郁。

从诱发原因来看抑郁,可以将抑郁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可能是大脑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某种基因问题导致神经化学传导的产生和释放超过了大脑功能的可接受范围。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属于身体疾病,还会产生各类其他的后果。

第二种类型,抑郁症是由诱发性大脑状态引起的——属于生物而非基因方面的问题。这可能是滥用药物造成的后果——安非他命或像酒精这样的镇静剂产生的副作用。这类抑郁症表明身体或心理存有依赖性。

第三种类型,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解决的童年精神创伤或过去遇到的其他问题,这种明显是属于弗洛伊德式的观点,属于心理而非医疗问题。

第四种类型,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突发的变故。这个变故可能是职业危机、迫切的个人问题或经济问题,比如离婚、破产、道德或伦理两难等。

对照上述分类,如果确实属于上述前两种情况,那么患者是需要进行医疗照顾的,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能够很好的控制症状。但是药物无法治愈潜在的问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谈话疗法(通常理解的心理咨询或哲学咨询)。在第三和第四种情况中,谈话疗法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而非药物。对于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心理学可以提供很多帮助,而哲学可以作为心理咨询的后续治疗。其实在第四种情况中,哲学是最直接的治疗方法,对于人生中突发事故的探讨,最终通常会落到自我意义的探讨上,而发现深层次自我的本质是一项哲学任务。

所以,当你面对抑郁问题或者你的朋友面对抑郁问题,请先帮助自己或者他们判断是属于哪种情况,再去寻求相关的帮助。当然,还是建议各位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去诊断。

咨询助你缓解抑郁

如果你由于过去受到的某类精神创伤没有解决而长期感觉抑郁,那么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你感觉到能够谈论你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短期内可能有效果。如果你需要面对更为直接的危机,药物治疗则无法帮你有效解决问题。采用药物治疗只是将不可避免发生的事情推迟了,药物会让你感觉危机好像已经过去了,预定的工作好像不需要做了,前面的困难好像也克服了。其实药物在外部世界当中什么也没有做——即使它能够让心情缓和一些,你还是需要应对虐待你的老板、欺骗你的同伴或者破裂的家庭。解决问题的关键永远不会是一瓶药。药物最多也只是暂时的缓解。

就像药物有助于治疗纯粹的心理或哲学病例一样,哲学能够在身体或心理治疗进行的过程当中为你提供额外的帮助。哲学作为咨询或治疗方法,基于四个基本前提:

(1)心灵与大脑不同。心灵的内容是命题的,它们包括信念、价值以及假设。它们是一种叙事的结构,或者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概念使用主体其整合行为”的结果。
(2)心智问题与生理的大脑的问题不一样,改变人的心灵与改变人的大脑不一样。
(3)一个人的信念、价值以及假设可能造成所谓的心智抑郁。
(4)好的哲学讨论能够减轻和预防上述心智抑郁。所谓心智疾病和情绪失调是生活的冲突和难题与相关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假设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中好的哲学探讨与理论学术的探讨并不一样。哲学咨询直接处理个人的生活问题。一些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改变这个人的生活环境。其他问题需要对导致这些问题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假设进行考察以及替换。

所以,在药物治疗之外,你可以选择哲学咨询,进一步了解哲学咨询,可参见文章“谈谈哲学咨询”。祝你和你的朋友早日摆脱抑郁,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美】罗·马里诺夫.哲学是一剂良药[M].新华出版社:北京,2010:30-31.

[2] 彼特·拉伯,龚艳.快乐之道的哲学解答[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50(01):130-140+160.


公众号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JFwLsjGZbBYD9pZjAVNKw


作者:史咏钢

编辑:Savannah、早早

图片来源:ibaotu.com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

© 2020 天行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90521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