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自信心很重要。育儿专家也常常提醒父母们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在影响孩子自信心这件事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父母对自己的信心。
为人父母会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满足感,但承担父母的角色也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父母角色不仅对个体的智力、情绪性和体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也对其教养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父母承担着陪一个生命长大的责任。从思考是否生孩子开始,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很多人都会权衡自己是否在心理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能够做一个称职的妈妈或爸爸:
我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智慧去养好孩子吗?我能照顾好孩子,为他遮风挡雨吗?如果孩子调皮捣蛋,我有足够的自控力对孩子循循善诱,而不是乱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加吗?我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适应这个社会吗?我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给孩子留下阴影、影响他的健康成长吗?孩子长大后,我有足够的勇气看着他去经历挫折、去经受历练吗?我能够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己去闯世界,看着他/她的背影渐行渐远吗?……
我相信,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曾经思索过这些问题。有一个朋友曾经与我分享,她由于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当个好妈妈而迟迟不敢要孩子:
“我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之后才能生孩子,否则自己一身的毛病(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没有毅力、不够自信、社交恐惧……)会把孩子带坏的;”
“等我身体好了再要孩子吧,否则怎么有精力承担妈妈这么重的职责呢?”
“我需要多学点育儿知识,否则孩子一旦生出来就会手忙脚乱;”
“我需要先把夫妻关系搞好之后再要孩子,否则孩子又不能退货,到时候如果我们离婚了,孩子会有心理问题的”
“……”
种各样的担心焦虑折磨着她。突然有一天,她在还没有做好所谓的“充分准备”时意外怀孕了。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她也是各种恐慌:“我这样或那样会对宝宝造成不好的影响吗?”
生完孩子后看着可爱的宝宝,她在高兴喜爱之余,也感到如临大敌。遇到抱孩子、给孩子换衣服、换尿布、洗澡这样的事情,都怕自己做不好,会把孩子弄得不舒服,会伤到孩子。于是,她躲得远远的,让自己的父母、月嫂或孩子的爸爸代劳,同时内心又充满了内疚。
她常会唉声叹气地自责:“我怎么这么笨啊,别人怎么那么会当妈妈啊,我怎么连抱孩子都不会抱啊?”只有在给孩子喂母乳这件事情上,别人无法代替,她只好硬着头皮学着给孩子喂母乳。
从开始的时候怎么也喂不好,孩子饿得哇哇哭,她自己着急得默默流泪,到后来慢慢地练习、总结经验,终于实现了喂奶成功。这时她才敢说:给孩子喂奶成功这件事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信心,发现当妈妈并没有她想的那么难。
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个游刃有余、自信从容的妈妈,整个人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身边有要当妈妈的人向她取经,让她谈谈自己的“逆袭”秘籍,她笑笑说,哪有什么秘籍,全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心路历程:
开始自己感到很自责,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笨那么蠢,对别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自己却是那么难。结果,越觉得自己不行,就真的不行,甚至连尝试一下都不敢,不断地恶性循环。后来她闲来无事,进了一个妈妈群,看到很多妈妈都有跟她一样的困扰:
有的妈妈开始的时候不会抱孩子,甚至有一个二孩的妈妈说,直到老二出生了,自己都还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让孩子吃上奶,什么“竖抱”、“横抱”的都不会;还有很多妈妈说,自己给孩子喂奶也是不得其法,急哭过很多次;有的妈妈说自己一直不会给孩子洗澡……
看到这些,她内心突然有了一份轻松和释然——原来,自己不是那个特殊的“笨蛋”,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全都是慢慢练习的过程。她自此才放过自己,沉下心来,慢慢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了各种“育儿技能”。
每每看到这位朋友跟孩子欢乐互动的温馨场景以及孩子的自信阳光,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从无数次地因各种困难挫败而感到无力无助,不断地自怨自艾,到学会向身边的人求助、咨询,到不断地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探索、重建自己的信心,再到现在常常能够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给身边的妈妈们鼓励和支持……这个转变的过程让我领悟到,为人父母,既是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更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而父母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养效能感的建立和培养。
什么是教养效能感?教养效能感是指父母对自己具备有效地胜任父母角色的能力的信念,以及能够对儿童的行为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信念。
教养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进行某一活动或完成某一任务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而教养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教养领域的体现和应用。
教养效能感对于父母自身及儿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研究发现,拥有高水平教养效能感的父母能够将困难的情境转化为挑战,面对压力时乐观积极,表现出更强的毅力,他们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养行为,能够创造更丰富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比之下,拥有低教养效能感的父母往往畏缩不前、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情绪化地处理问题、易受抑郁、焦虑、无助、悲观的困扰,面对逆境时将挑战解释为威胁,避免从事困难的任务,而且更可能会采用粗暴对待甚至打骂或放任自流等消极教养行为,缺乏亲子间的积极互动。
还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提高父母教养效能感可以抵消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便是经济贫困、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如果父母教养效能感高,孩子依然会有良好的发展结果。也有研究发现,由于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会将自己的效能感传递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自信水平——所以说,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当好父母,怎么指望孩子有强大的自信呢?
在儿童的不同发展时期,父母们都会面对不同类型的育儿困难和挑战。也许你刚陪孩子顺利度过了“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其后也还会有狂风暴雨的青春期……与其战战兢兢于养育孩子可能给你带来的各种挑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专注于建立自己稳固而强大的教养效能感。
借用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话来说:“无论你想你能还是不能,你通常都是对的”。班杜拉也常常在他的电子邮件中附上这样的签名:愿效能的力量与你相随。相信有教养效能感的相随,父母们会不惧困难和挑战,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总结经验,陪孩子一起长大的同时,更能享受为人父母的快乐。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人们的教养效能感会不同?怎样才能培养和提升自己作为父母的教养效能感呢?敬请期待佳伲的下期教养专栏 :)
Salonen, A. H., Kaunonen, M., Åstedt-Kurki, P., Järvenpää, A.-L., Isoaho, H., & Tarkka, M.-T. (2009).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fter childbirth.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65(11), 2324–2336.
作者:佳伲
编辑:Savannah、早早
图片来源:ibaotu.com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