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意义》读书会活动回顾
2023年12月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举办第一期读书分享会。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白羽老师领读分享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洛·梅《焦虑的意义》一书,教材研究院、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和哲学学院部分师生共同参与讨论。
白羽老师首先对存在主义心理学进行了介绍,指出存在主义心理学与知晓度相对更高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有所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潜能,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品质,二者对人性心理的讨论都立足于积极的面向。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则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和人生的大问题;它既关注生活的积极面,也关注生活的消极面。存在主义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则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其心理治疗取向则主张详细描述来访者的生活状况和远景,对个体的改变也秉持着开放的态度。
接下来,白老师详细阐释了罗洛·梅从存在主义视角对焦虑的理解。罗洛·梅指出,焦虑是个体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不安,而这种价值对其人格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焦虑是人类的基本处境,“每当出现新的可能性时,焦虑就会随之浮现”。焦虑对人的意义,在于个体内心正在进行一场战斗。只要这场战斗持续下去,就有可能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当焦虑消失时,斗争就结束了,抑郁便会随之而来。
白老师指出,在人人都感到焦虑的今天,我们必须看到,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没有焦虑”。因此,焦虑管理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焦虑降低到正常水平,然后将这种正常的焦虑作为刺激,以提高一个人的意识、警惕性和生活的热情。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幸福观,也不是“消除焦虑”,而是要在基本生活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场,过一种“本真的生活”。
分享后,各位师生就《焦虑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问答与讨论。
有老师提出:焦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的焦虑感受进行区分,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它呢?
白老师回应:可以将焦虑区分为“适应性焦虑”和“非适应性焦虑”,二者的区别在于:适应性焦虑会促使你面对生活、解决问题;而非适应性焦虑则会影响到个体正常功能的发挥。当感觉到自己已经受到焦虑的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时,就需要寻求外部的帮助干预。
其他老师和同学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如:
“通过这次读书分享,更加理解了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曾经感受到的焦虑情绪,也更能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它。”
“过去常常听到的都是‘过积极向上的生活’,而罗洛·梅则强调‘过本真的生活’,和焦虑共存,这更符合自己当下内心的真实感受。”
“伦理学专业背景,常从道德视角谈论‘应该如何’;今天则以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到‘个体可以如何’。专业视角的切换和交流,丰富了我们对焦虑的理解。”
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将继续举办读书分享会系列活动,研读经典,交流思想,感悟生活。
作者: Savannah
编辑:苏木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