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远不止一份工作,更包含了对自我与生活意义的澄清,对自我应然成人的探寻。
生涯不仅仅发生在办公室中。它涉及到的人不仅仅是领导、同事,包含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事业目标、选A工作还是B工作,以及薪水有多少、职位有多高。由于人是一个整体的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职场困惑的背后,反映了我们现阶段的全部生活。所以,生涯的发展就是我们人生的铺展,其中有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能力,我们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有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生活,有“我是谁”的疑问。职业生涯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展现窗口,从窗口往里看,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我“。
如果你有关于生涯的困惑,也许没有一个所谓权威能够为你提供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它需要你进入自己的世界去寻找线索。当你找到一个答案(而不是“唯一答案”)的时候,也正是你更深一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时候。
“VUC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们是“volatile”,“uncertain”, “complex”, 以及“ambiguous”。这四个词分别被译为“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以及“模糊的”。当今时代下,一方面科技迅速发展,新经济不断出现,国际化趋势显著,另一方面全球物理环境变化,疫情的发生发展难以预期,人们的旧有生活样态受到挑战。这些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得人们的工作以及职业生涯的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是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可以事先规划吗?在对选修生涯通识课程的本科生进行课前调研时,我们发现,多半同学都表示自己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如何有效率地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我适合工作还是读研?我选哪条路径/哪个offer最好?主动选课的同学通常都会相信:有目标有规划的生涯发展会更好。但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真的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去铺展吗?为自己许下一个不变的职业承诺,现实吗?如果你是生涯教师/咨询师,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如何走上职业生涯咨询这一职业道路的?我是在大学时代就决定要以职业生涯咨询为业了吗?这个问题,职业心理学家John D. Krumboltz也无数次地问过他所遇到的生涯咨询师。他发现,没有人回答“是”。那么,如果我们作为生涯咨询师都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又怎么能认为只要帮助年轻人完成了“了解自我、了解职业、进行匹配”的三步骤,就能让他们做出以何为业的决定呢?
Values are like fingerprints.Nobody’s are the same, but you leave them all over everything you do.——Elvis Presley
对于生涯研究者或咨询师而言,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投入而流露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生涯“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总和,除了职业之外,尚包括任何和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持家者、公民等等角色。” (金树人,2007)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生涯并不见得是一个概括的或者确切的定义,而更可能是一些随时随地都能脱口而出的,描述自己或他人生活境况的形象化的表达。例如,一个刚刚解雇的人可能会心灰意冷地说:“我已经无路可走”;而经历了几个月艰辛的求职,终于斩获offer的应届生会开心地说:“我的池塘里总算也有了两条小鱼!”
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卷”、“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这些即将打开自我人生辉煌篇章的年轻人,却在校园求学的过程中担负着许多的压力、担心、紧张和犹疑。在高校心理服务开设的各类主题的团体辅导里,焦虑主题的辅导活动一直很受同学们的关注和欢迎。在团体辅导中,对于焦虑,同学们表达出了许许多多的疑问:我焦虑,是我生病了吗?焦虑,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可避免的吗?因为察觉到自己焦虑而更加焦虑,我该怎么办呢?当让我焦虑的事情结束时,我就会好吗?……
你,为什么要选生涯课?”这是大学生涯课堂第一节课就会谈及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的选课动机,以便及时补充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来自不同院系和年级的学生,既能借此评估这门课程是否适合自己,以便做出选课决定,也能通过其他同学多样性的回答,来照应和启发自己。通常来说,主动选修生涯课的学生会有较强动机进行自我生涯探索,甚至可能是因为有比较具体的生涯困惑(例如,不知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未来升学或就业方向怎么选、不喜欢本专业怎么办等等),想以学习课程的方式寻求解决。毕竟,选修课程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为此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还要面临课程考核的压力。
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介绍了生涯发展的混沌本质。持此观点的代表理论“生涯混沌理论”指出(Pryor和Bright,2003),生涯是不可预测的,难以计划的,这挑战了人们对于生涯的传统看法,强烈质疑了以往生涯理论里对于规划的偏爱。在理论建构中,Pryor和Bright特别阐述了现代生涯发展路径之中的模式和不可预测性,秩序性和不稳定性,有组织性和偶然的机会之间的关系。
2021年已经过去2/3,眼看着年初立的flag可能又要倒了,我们来聊聊如何执行计划和实现目标吧。如何实现目标的话题已经被人们研究和讨论了很多。我也看过不少。例如,首先问问自己:“这是应该做的,还是我自己想要做的?” 因为只有真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开启“自我奖赏系统”,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去追随!又比如,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与你的愿景相关(Relevant),有时间限制(Time-bound)。还有,运用成长型思维来设定“掌握型目标”,因为当我们认为“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就是成功”时,就更容易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也能将错误和失败看作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经过一轮生涯人物访谈“实战”,学生们再次回到生涯课堂。他们是否找到了自己中意的被访者?是否得到了自己期待的答案?在访谈过程中,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一些意外收获?假如还有一次访谈的机会,他们还想做点什么呢?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职业从业者)面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在职业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被视作一种积极的职业探索行为。例如经典的职业探索行为量表(Career Exploration Scale)中就有一道相关的题项:“主动向我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中的知情人了解情况”。目前,从中学到大学的生涯教育实践,也常将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一项必备的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将访谈作为一项作业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形成访谈报告。有的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请学生汇报和分享自己的访谈收获和感悟。
近期,我们邀请了20名在高校做学生职业发展工作的学生辅导员,请他们每人写下自己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一个案例,并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在下述10个维度上标记出案例中的同学表现出职业决策困难的原因。这些职业决策困难的标记类型包括:在决策前的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信念;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足,含缺乏决策过程信息、缺乏自我信息、缺乏职业信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信息;以及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一致,含不可靠消息、(自我)内部冲突、(自我及他者/环境的)外部冲突。对于职业决策困难原因的上述分类是由生涯发展领域的学者Gati, Krausz & Osipow(1996)通过研究制定的(见下图),经我国研究者检验,也适用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
你觉得,什么是“兴趣”?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选课时,学长说:选你感兴趣的课。找工作时,HR说:找你感兴趣的工作。在读过很多成功的生涯故事之后,我们甚至越来越相信:我之所以没有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是因为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有勇气的人,还真的会因这个理由而选择换一份“感兴趣”的工作。
职业生涯辅导领域的著名学者Krumboltz说,他曾问过数以千计的生涯咨询师:“在你18岁的时候,可曾想到如今会成为一名生涯咨询师?”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回答说“是”。职业目标和发展计划,究竟是否是一个人职业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些生涯咨询师们的回答,引人深思。
你期待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你当下为你的未来做了什么准备?对于自己的专业你又有什么样的认识?还没毕业的你一定也有过探索吧......此次团体活动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考验——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而从年初至今仍然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全国乃至全球疫情,又继续影响着想要为将来生涯发展做准备的在校大学生:学校不能回,实习找不到,海外项目全取消……对未来,好像更加迷茫了?这个暑假,我还可以做点什么?
你有过与这位老师相似的感觉吗?在工作中,你感觉“倦怠”吗?如果有,这篇文章也许对你有些帮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英国大师级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出版了一本小说,英文名字叫“A Burnt-out Case”。书中描写了一位生活在欧洲大都市里的著名建筑师,在日复一日的庸俗喧嚣中,对生活、工作、宗教、爱情等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于是只身逃避到非洲一处麻风病院隐居。
如果你曾经或正在受到类似问题的困扰,可以试着对自己说:主动承担责任和做出职业决定,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存在吧!尽管会受到焦虑的困扰,但这才是我们真正获得成长的机会。况且,存在主义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份职业或事业的意义是我们自己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大可不必“因为无法两条路都走而停留在十字路口”而焦虑了。
个体是否已经准备好,选择出一份适合他/她自己的“好职业”?关于这个问题,学术领域有着众多的解释视角,有学者从社会文化以及终身发展的宏大角度做出系统阐述,也有学者从如何做出决策、如何进行问题解决这样的微观层面进行操作性的解释。下面,我们选取了职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这样一个与内在自我发展息息相关的视角来跟大家分享,并在个体应对的层面,向大家介绍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者观点。
如果你对天行职业生涯主题的咨询项目感兴趣,对活动话题或开展形式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在下方给我们留言。我们会认真听取你的来言,适时将它们融入天行咨询活动的设计开发之中,也非常欢迎你来报名参与!
电话:010-58804184
邮箱:tianxing@bnu.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富中通和大厦10层1002
微信公众号天行LAB